捍衛我國華文教育權益的華教運動已有逾60年的歷史,其經歷了60年代風雨漂渺的黑暗時期,以及70年代後的獨中復興與改革等,讓獨中步向制度化使用統一課程與考試,以致如今的獨中畢生可以走向全世界。
隨後的獨中也在外部利多的因素下蓬勃發展,在80年代因英語源流學校被改制成國語教學,迫使華社轉向把孩子送進華校就讀;而到了90年代因為中國的崛起,以致「華語具有經濟價值」的論述,成為獨中辦學的最有利論點。
除此以外,由於現今國民中學辦學素質低落,許多城市地區家長在擠不進國民型中學之下,寧願花錢把孩子送進獨中,如今城市獨中每年新生入學都爆滿,也使得獨中越來越趨向明星學校。
華文獨中發展至此,可說是民辦教育最成功的典範,但華教危機卻從來沒有解除過,「最終目標」的理念已經逐步在《2013-2025教育大藍圖》落實,屆時國民小學將成為所有家長的《首選》,而這個目標一旦落實,沒有學生來源的獨中也必將自動潰解。
既是說,無論獨中教育辦學多出色,它始終都是我國種族政治的產物,即使事實已證明統考水准已廣獲世界各國大學承認,獨中生仍然無法進入我國國立大學就讀,所以解決華教困境不能只靠教育,必須回歸到政治途徑。
當然,政治途徑并不一定就只是搞大型集會和平請愿而已,其可以更細膩和更深刻的方式操作,即董教總可以著手於公民教育,并且可以納入獨中教育當中,從將獨中生培養成具有公民意識開始。
搞大型和平請愿集會,是在短時間入淺淺地影響了許多人;但是如果辦公民教育,則是深深地影響了一小部份人,兩者效果不同,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為獨中生是未來華教運動的接班人。
培養正確的視野與對國家體制有正當的認識,才能夠進一步激蕩如果善用體制內資源作改革,這正是目前獨中教育所缺乏的,即目前的獨中教育是沒有「公民教育」,獨中的確是教導了我們如何成為一個「華人」,不過獨中并沒有相對應教導我們成為「公民」的課程或課目。
其實,公民教育可說是政治與教育結合最寬鬆的說法,從教育著手正是董教總獨中工委會最擅長的事務,同時也是最能發換政治效果的做法,在308與505過後的後種族政治時代,獨中教育也是時候必須作出轉變。
《当今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