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第一间华校——唐文义学
/李业霖
1884年,吉隆坡人口约近3万,华人佔百分之八十。就在这一年,吉隆坡创办了第一间华文学塾,后来称为唐文义学。
唐文义学是由甲必丹叶亚来为首的吉隆坡华商所建,建费550元。此时雪兰莪首府已由巴生迁来吉隆坡,殖民政府也给予赞助。叶亚来当年捐资买爵,荣获清廷封赐四品官衔,这是桩光宗耀祖的事,他踌躇满志,出资从中国延聘一位擅长写八股文的叶树纲举人来治校。唐文义学正式开学的日期是1885年农历元旦日。
唐文义学原址在今吉隆坡李孝式街南益大厦现址。初办时有学生11名,1886年达最高纪录有30多名,1890年退减到18名。
唐文义学,虽名为义学,但是收学费的。学费每月1元,家境贫困的可减费,甚至可申请免费。吉隆坡的赫奕巨商如叶致英、趙煜等人时到义学造访,并考问学生的功课,成绩优异的给奖赏。有一次,趙煜 问一位学生,“当今圣上是谁?”学生答:“光绪皇帝”,就获赏2元。
唐文义学当年面对的问题是教学语言问题。叶树纲举人是客属人士,用客语授课,粤闽籍学生听课有困难,家长提出申诉。后来从新加坡请来一位通晓僻书奇字的徐绍荪老师,他是粤人,用广府话授课,也引起一些家长的微词。徐老师年迈多病,时常请假,教学进度缓慢,导致一些学生退学。
唐文义学是吉隆坡早期华社一传授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的蒙馆。1895年所用课本十种,训练学生读、背、诵、写、算的能力。惋惜的是,1896或1897年关闭了。
(作者为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