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专家哈维洛克对“教育改革”提出的定义是“教育改革就是对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自《2013-2015年教育大蓝图》被提出来后,这延续性的教育工程便成为社会各阶层关心的课题。
我国的教育改革注重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它强调提升学生在学习上的探索,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望我国的教育能达到先进国的水平。然而,这次的《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提出的教育改革能否达到预定目标,我们有着一些隐忧。
首先,政府在拟定大蓝图时不重视各少数民族提出教育需更多元化的观点,例如,政府依然致力要实现国小为全民的首先学校及强调国文与英文的政策,在厚此薄彼的情况下,华小与淡小的各种设备和福利没有得到相同的对待,造成提升教学水平的努力面对障碍。在课程上,小学高年级的国语科授课时间过于冗长,将影响华小和淡小继续扮演母语教育摇篮的角色和无法帮助学生掌握好英语。
学校教育不应该因公共考试的原因而侧重某些学科,反之某些副科如体育、美术、道德等不给于重视,这违背育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如道德教育在日常教学上没被重视,它每个年级课程内容相差异不大,缺乏创意和实用价值,被学生认为可有可无的科目,使到现今学生有日逾难于管教的趋势,这将会成为教育改革达标的隐忧。
此外,中学历史科课程则过于注重回教文明和马来民族历史,以及缺乏介绍世界或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文明。这无法提升学生对全民历史及世界文明的认识,从而缺乏比较全面的国族观和世界观。
部分教育官员为了迎合教育改革议程,一蜂窝的拟出了许多改革方案,例如:英语科有“根据程度分班教学”,数理科有因《国际数理科调研》报告里排名不理想而设的强化练习和课程,更推出“教师共定教案教学”、“‘青蛙’网络教材教学”、“创意思维教学”、“强化国语,巩固英语”计划等。基本上老师们认同教育是需与时并进的革新,争议的是太多的方案同时下放使到教师们无从适应,而许多学校也未具备条件来进行这些看似未经详尽协调的教学改革建议。
今天,老师们还被告知中学实行了两年的校本评估现还处于探索阶段,教育部原定的中央式课业也未预期进行,而学校至今还未收到明年将举行的中央式评估科目范围或细节的通知,这是否暴露了教育政策的执行未经过完善准备的弱点?
教师是站在教育改革最前线者,理应是最能反映教育问题给政策制定者的。然而,因教育转型强调的是达标的数据,使到老师们化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填写表格及输入数据,从而忽略了教育人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此外,为了赶完课程内容,那强调学生为主导的创意性,探索性,思考性等教学活动还是须让路给填鸭式的教学,使到教育改革步履更维艰。
诚然,现有应试教育现象如不加于纠正,教育改革不易成功。校本评估实行的本意就是要纠正以考试为学习的主导动力的思维。然而,教育部看来并没有意思把校本评估制度延续至高中,教育文凭考试还是成为决定中学生升学的首要指标。教育部不采用综合性的评估而继续选择以单一考试为升学准绳做法实在令人怀疑它教育改革的决心有多大 ?
没有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政府所提倡的教育改革将不易成功。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教育大蓝图里教育转型方案的了解和支持。此外,职业教育的普及化,就业机会的提供及终身教育认知的提升也是决定教育改革能否全面达标的重要因数。
《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