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奋斗经年,鄙人想冒昧提出一个假设(Hypothesis)。去年中国企管第一把嘴余世维来南方大学学院演讲,他说:“你们华人不要忘了自己是住在多元文化大马,不要老是埋怨华人不能当首相,为什么我们没有做到. 由于华人素质一流,人家巴不得推举华人为首相?”
鄙人的假设就是: 华人把华教办得极好,社会恨不得不支持你,能出资赞助你的企业家恨不得不支持你,政府也不得不尊重你。这个假设行不行得通,现在鄙人只能说是大胆假设,鄙人自忖,有假设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出路。
以上假设尤适应于华文大专,即南方,新纪元,韩江。因为国内大专竞争激烈,要优胜才能生存。独中也许略有不同,因独中教育内容唯独中所有,不存在直面竞争者。然而,宏观来说,不管独中或华文大专,都一样面对竞争,为什么家长要把孩子送来接受你的教育?你非办得极好,鹤立鸡群,出类拔萃,才能满足上述假设的前提。
独中也好,大专也好,都不能以我是华教,所以人们一定会支持我来思维。我们应竖立自己的“品牌”,“声誉”,“竞争优异性”。用中华文化来说,就是要做到孙子兵法的“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改革开放称雄于世,邓小平的名言:“发展是硬道理” 值得我们借鉴。华教有发展壮大吗?有做到孔夫子讲的“德不孤必有邻”吗?不幸的,华教内部倾扎,同室操戈!丢人?
华教经常喜欢讲中华文明多高多深,鄙人要提醒,别夫子自唱了。世界是精神与物质的兼容,东方强于精神,西方精于物质;君不见当今教育上的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哪个不是西方的发见?于今世界全球化、多元化,我们应兼容并蓄,度量要大,实践孔子的“中庸”,老子的“阴阳相济”吧,不好过度抬高精神,压低现实。中国文革贻害大众就是精神第一、造反有理的过而不及。凡事应从低到高,由现实到理想。西方的马斯洛不是提出了人类需求的五个等级—由最低的生理需求到最高的自我实现?中国古代名人管仲不也提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使齐国称霸诸侯?所以, 华教首要任务是办好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扎实自己的物质基础—华校生品学兼优、华校生职场表现一流、华校生精通多种语音、华校生是马来政府协助沟通华社的首选人才、华校生善于沟通多元民主间的隔阂、想得远一点,华校生甚至可以成为联合国外交人才之上选。
有了如此物质基础,华教何愁不能成为大马的哈佛,就算你提高学费,学子仍然蜂拥而至。这样子,华教就脱离慈善事业,而步入人类卓越事业。
《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