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2日讯)历史学者兼华团工作者陈亚才说,随着时代变迁,国内华团和华教必须建立新的时代精神,紧贴国情和环境形成的客观因素进行调整,以“跨族群”的方案找出未来新出路。
他说,建立华团和华教时代精神,首要面对的本身国家是多元文化、宗教和种族因素,不能单一存在,对于其他族群带来的因素,可以视为一种阻力,也可以视为考验,作为落实“跨族群”任务的理念。
陈亚才今天在林连玉基金主办的“2020脑力激荡营”讲座会上说,在建立华团和华教时代精神框架上,必须从防守走向主流、从被动转向主动,例如从应对突发事件展开抗争手法,转化规划日常交流和合作,让其他友族多了解华社、华团和华教。
规划华校跨校交流活动
他也希望有更多组织认真规划华校的跨校交流活动,社团本身则设定跨族群活动的绩效指标(KPI),关注及参与更多的公共议题,进行各领域的各族交流活动,包括文化和艺术。
这次脑力激荡营主题是“直面风云,不忘初心”,陈亚才的讲题则是〈华团华教的防守与边缘思维〉,主持人是陈玉璇。
黄大志:乡团须寻求新任务
另外,学者黄大志教授说,由于时代变迁,大马国内林立的宗乡与宗亲会馆将走向何方,值得华社关注,这些组织的传统功能一旦发生变化,必须寻求新的任务和功能。
黄大志的讲题是〈华团演变与未来使命〉。他说,针对有些已失去传统功能的地缘和血缘性社团,可以尝试进行调整,包括:
●加强地缘和血缘性社团总会的统筹力度,分会必须与总会密切配合,达到“小团结”变大团结”目标。
●有各类困难的小分会,可考虑关闭或是与另一个分会合并,关闭的小分会资产处理方案可由小分会自行通过开会员大会解决。
●有潜质但已关闭的分会可考虑办成文物馆,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地缘和血缘性社团今后发展方针必须逐渐走向国际化、以服务整体华社和推动华社文化及经济联系为首要功能的路线,华语为华社的主要联系语言。
●在现有国家体制下,地缘和血缘性社团必须以全国利益为重,促进各民族相互尊重、和谐合作。
出席者尚有林连玉基主席刘志文、署理主席吴建成及脑力激荡营营长姚丽芳等。作者 : 谢法强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2-22
网路链接:星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