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拓展普世关怀,实践多元平等——砂访问行前言

林连玉基金今年底将要迎接立会三十周年,并纪念林连玉先生逝世三十周年。这时候率团出访砂拉越,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是回首来时路,展望将来;另一方面则是离开西马舒适区,走向较陌生的地方,体察华教在这片广袤之地的处境,再思考林连玉精神在这生疏的地方有何角色可扮演。

1跨过南中国海不只是空间的转换,也伴随历史文化条件的改变。众所周知,马来西亚组建时,东马与西马乃是平起平坐,然而建国之后东马的地位每况愈下,面临资源分配不足等窘境,因此每每国庆日都会产生争议,究竟立国的平等精神何在,在在牵动东马人民心中的隐痛。

砂州地广人稀,华族先贤开垦有功,在这土地累积了丰厚的果实。与西马相比,华教在这里多一份朴实之情,少了一份义愤填膺的紧张感,这都多得于族群关系的相对和谐。最近,砂州首长率先抛出承认统考问题,更让人耳目一新。仔细思量,林连玉当年鼓吹的“多彩多姿,共存共荣”,在砂州更能找到其体现。族群之间相互敬重,母语文化与语言教育的自由公平发展是可能的。

虽说如此,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砂州华文教育自有其难处,一些地方小型独中也有不足百人的窘境。这就是我们要来砂州的目的,要倾听华教工作者的经验,这里必然也有不同经验与故事,值得学习与借鉴。华教之外,我们也关心原住民的处境,他们的生存权利被剥夺,更遑论语文文化被连根拔起。

窃以为,华教不仅仅是华人的民族教育,也是马来西亚的文化遗产,原住民乃至所有族群的语言文化亦是丰厚的历史遗产。换句话说,母语教育本质上是多元与平等的,不仅仅关心族群一己的权利,也要培养休戚与共的精神,关心其他语言文化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多元文化的意义,而不是陷入族群的框框。华教运动应该拓展普世关怀的视野,对弱势多一份关怀,对多元与平等多一份反躬自省,对制度改革多一份实践的勇气。

除此,时代也扣问着我们,华教未来要何去何从。今天华教不仅要面对政府单元教育政策的压制,也要面对教育市场竞争开放的挑战,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设立,华教要能与之竞争,就要拿出自己的教育专业,而不能固步自封。

林连玉基金与董总不一样,没有庞大的组织与基层,更没有涉入具体的教育规划,林连玉基金的自我定位是“观念领航”,倡导华教运动的思想革新。去年我们就与华研、独大机构举办了“华文教育研讨会”,探讨华教的改革前景。

紧接着,2014年杪林连玉纪念馆开幕了,展示林连玉先生生平以及和他战友的光荣事迹,还有那段波澜壮阔的华教运动历史和民主斗争历程。纪念馆将成为传递华教史的中心,也是开展研究的平台,希望构筑为华教精神的人文家园。另外,我们还有青年推动社区营造,学者编辑刊物推广人文思想,激荡出精神的火花,引领社会前进。

我们期待砂拉越之行是一趟丰硕的学习之旅,冀望与所有的华教工作者对话,补不足之处。我们也希望为林连玉基金找到新的家园,东渡砂州成立联委会,拉近东西马华教工作者的关系,筑建对话与互动的平台。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