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导 ] 族魂后人来马参加公祭,祭文冀望华教重归团结

LIN_FUNERAL_700_466_c1
林连玉逝世30年来,第一次来马祭拜父亲的林多文(右),代表家族后人包括林连玉媳妇迟淑莲(左起)、 林汉雄和林林,將一束菊花放在父亲墓碑前,(摄影:徐慧美)

【《东方日报》吉隆坡13日讯】今年是华教斗士林连玉逝世30週年,华社一如既往在举行公祭悼念,以此铭记其贡献。较过往不同的是,林连玉后人一家三代今年首次从中国前来吉隆坡参加公祭。

为悼念林连玉逝世30週年,热心华教的政商领袖、民眾、学生,以及林连玉后人,於週日早上前往福建义山林连玉墓园进行公祭。

公祭仪式早上8时开始,在奏国歌后,由林连玉的幼子林多文最先在墓前献花,为仪式掀开序幕。在过去的公祭,通常由林连玉基金会主席率先献花。

接下来由林连玉基金副財长兼雪隆福建会馆会长戴炳基宣读大会公祭文,学生公祭文则由马大华文学会全中华筹委会主席黄子元宣读。

在公祭文中,戴炳基硕说,林连玉先生以一介布衣挺身而出,力保华教根基。然而在过去两年,华教运动饱经风暴,所幸如今已经平息,此刻是重建阶段。华教运动是举国华社共同事业,无奈十年以来,在领导失灵与错误路线下,不断內耗和空转,错失政治鉅变的黄金十年,失去年轻世代认同,停留於旧价值中。

戴炳基硕在祭文中呼吁,华教团体重新团结,恢復强而有力和负责任的领导,继续在公民社会领航奋进,优化地方组织,跨越族群结盟,贏回社会尊重。

他说,独中几年来生源增长,表面是生气勃勃,实则背负压力,原因是教改与课考停滯不前,国际学校和私立中学开办,而且还面临国际化和英语回潮。

“在此关键时刻,务必领会林连玉的格言:对付破坏最好的答复就是建设。”

LIN_FAMILY_515_529
林连玉1946年离开中国永春后,就不曾回过家,一直投身大马华教和社会运动,数十年来仅以家书传达思念之情。在林连玉逝世30年后,其血脉终於得以祭拜,这种天人永隔的一家团聚方式,令人感到唏嘘。他的媳妇在林连玉墓碑前不禁潸然泪下,而孙子林林(右)也面露悲伤神色,心情五味杂陈。

大专生黄子元则在公祭文表示,华社要共同铭记“横挥铁腕批龙甲,怒奋空拳搏虎头”的林连玉精神。如果没有林连玉,大马何来保存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而其主张大马各民族平等、关怀国家前途,是效忠大马的最佳典范。

“过去虽有前人奠定下来的华教堡垒,接下来还需新生代的耕耘,大学生被誉为时代的眼睛,社会的良心,我们都要继承林连玉的遗志,成为华文教育的新希望。”

公祭文宣读后,全体出席者在现场默哀1分钟,並將手上的菊花献放在墓碑,公祭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结束。

林连玉幼子促政府恢復父亲公民权

另一方面,华教斗士林连玉的幼子林多文认为,大马政府应该恢復其父亲的公民权,因为林连玉身为所做的都是为了民族和教育。

“大马政府应该恢復父亲的公民权,因为他身前所做的都是为了华文教育和民族,与种族和政治无关。”

目前已经82岁高龄的林多文首度从中国来马访问,他带著儿子与二哥林多才的孙子,同个家族三代人准备在马寻访先父曾经走过的足跡;在重温先父当年在马的华教奋斗史时,林多文也不忘讚扬大马华教发展,且相信日后会越办越好。

他透露,本身对於父亲在马来西亚所做的贡献都不知道,也不懂父亲在大马是如此出名的伟人。

惟,他表示,林连玉的义女林达在林连玉过世后,有將大马媒体报道有关林连玉的新闻等寄给他看。

林多文和妻子迟淑莲(76岁)在长子林林(56岁)及孙子林汉雄(20岁)陪同下,来马展开为期7天的行程,当中包括参加林连玉公祭仪式。

他们是自林连玉1985年逝世后,首次赴马祭拜。因时代动盪,林连玉和在中国的家人多年仅有书信往来,到死都不曾相见。

本文摘自《东方日报》2015年12月14日报导,原题“族魂林连玉逝世30周年 其后人首次来马参加公祭”。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